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作用机理
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释放,是肾脏中控制钠离子再吸收与钾离子排除的重要盐皮质激素。当血浆钾离子增加时,增加醛固酮浓度,刺激肾脏保钠排钾。当血浆量下降,肾脏血压下降,或肾脏交感神经活动增加,肾脏的特殊细胞分泌肾素,肾素在血浆中,将肾素的受质,转化成第一型血管收缩素,第一血管收缩素再经肺的血管收缩素转换酶 (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, ACE),转换成第二型血管收缩素,第二型血管收缩素也会刺激醛固酮的释放,醛固酮能促进肾脏对水和钠离子的再吸收,继而增加体液容量,升高血压。
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的一种肽激素,然后经垂体后叶释放的。当人体饮水不足,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是,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,是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。这时,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,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;一方面使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,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,从而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,减少了尿的排出,保留了体内的水分,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。反之,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。
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共同点
ADH和醛固酮是增加肾单位对水的重吸收的两种激素。
ADH和醛固酮均作用于远端的肾小管并收集肾小管。
低血压会分泌ADH和醛固酮。
ADH和醛固酮的作用均会增加血压,同时产生浓缩尿液。
血液中ADH和醛固酮的水平由负反馈回路调节。
两者不同点
在“保钠”后使水被动吸收增加的醛固酮,血浆血管紧张素III升高,血清钾浓度升高产生渗透压,心房舒张受体受刺激等而引起的,对血管没有影响。
抗利尿激素是响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发挥作用的,可以直接通过肾小管对水重吸收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,并通过血管收缩增加血压。
由此可见,它们的作用基础是不同的。醛固酮的“保水”功能是派生的,抗利尿激素的“保水”功能是它的唯一功能。虽然它们都能增加细胞外液中的水分,但不能认为它们是协同关系。值得注意的是:醛固酮在分泌过多时,能使机体过度“保钠”,引起钠潴留。钠潴留使血浆渗透压增高,从而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,这样过多的水潴留于体内,结果使人发生全身水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